大家好,我是小典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简要分析孔颜乐处,孔颜乐处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孔子说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(《论语·述而》)又说: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回也。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孔丘的意思是说,一个人虽然在贫穷的环境中也可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。他不是说,贫穷的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快乐。孔丘和颜回所乐的并不是贫穷的本身,他们只是,虽然在贫穷的环境中而仍“不改其乐”。他们所乐的究竟是什么呢?这就是一个问题。周敦颐教程氏兄弟“寻孔颜乐处,所乐何事”,就是明确地提出这个问题,程颢说,他们兄弟所得于周敦颐的就是这个问题。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,后来成为道学的一个主要内容。
2、“孔颜乐处”究竟在什么地方,“所乐”的究竟是什么呢?周敦颐在《通书》中作了部分的回答。《通书》说:“天地间有至贵、至富、可爱、可求而异乎彼者(世俗的富贵)。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。见其大则心泰,心泰则无不足,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,处之一则能化而齐(齐贫富贵贱),故颜子亚圣。”(《颜子》第二十三)这个回答并不全面,因为他没有说明究竟什么是“至贵、至富”,也没有说明,所谓“至贵、至富”为什么是“至贵、至富”。
3、照周敦颐《太极图说》的解释,《太极图》所表示的是一个宇宙生成论,它从“无极而太极”开始,一层一层地往下来,一直到“万物化生”。它用了许多“生”字,可是,什么是“生”,它没有说。这个“生”可以是有生命的生,就像母亲生个小孩子那样,也可以是没有生命的生,就像工厂生产一部机器那样。《周易·系辞》说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”,这个“生”是什么样的生也没有说。《太极图说》中用了那样多的“生”字,周敦颐的意思也可能是“天地之大德曰生”。周敦颐虽然没有明确地说明“生”是哪一种的“生”,但我们可以推测他所说的“生”是有生命的“生”。他喜欢“绿满窗前草不除”。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,他说:“与自己意思一般”,又说:“观天地生物气象”。照这几句话看起来,他认为“天地”是有“生意”的,也就是有生命的。这个“生意”是“我”和万物共同有的。这种“生意”在道德上的表现就是“仁”。由此可以知道,“孔颜乐处”就在于“仁”,“所乐”的“事”也就是“仁”。这个道理程颢在他的《识仁篇》中讲得很清楚,就这一点说明周敦颐真正是程颢的老师。
4、程颢说:“自再见周茂叔,吟风弄月以归,有‘吾与点也’之意。”什么是“吾与点也之意”?朱熹在《论语集注》有一大段说明,上面已经引过(见本册四十九章《通论道学》),所讲的就是人在生活中可能得到的最大幸福。程颢不可能看到朱熹的这段注,但朱熹的这段注可能吸取了程颢的意思。佛教给人一个“极乐世界”的幻想,道教给人一个“洞天福地”的幻想,宣扬它们可以使人有一种幸福的生活。道学批判道、佛,也说是可以使人有一种幸福的生活。道、佛的所谓“幸福生活”是以否定社会,否定人生为基础的;道学的幸福生活则是以肯定社会,肯定人生为基础的。这是道学的显著的优点。还有一个特点,道学认为快乐幸福的生活是修养的一种副产品,并不是“希圣,希贤”的主要目的,“希圣,希贤”的主要目的是要做一个合乎人的标准的完全的人。完全的人自然有这种幸福,但是一个完全的人是自然而然地有这种幸福,而并不是为了这种幸福而要做一个完全的人。如果这样,他就是自私,就不是一个完全的人,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,并且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。
5、程颐早年写过一篇《颜子所好何学论》,文中说:“颜子所独好者,何学也?学以至圣人之道也。”这句话说出了道学的总目标。这是程颐在太学当学生的时候所作的论文,他的这句话可能是从周敦颐学来的。周敦颐的《通书》中本来有一章题为《志 学》,其中说:“士希贤,贤希圣,圣希天”。程颐并没有提到颜回的“乐”,因为这种“乐”是学圣人的精神境界副产品,并不是学圣人的目的。
6、明朝的一个道学家王艮所作的《乐学歌》说:“人心本自乐,自为私欲缚。私欲净尽时,人心还自乐。乐是乐此学,学是学此乐。不乐不是学,不学不是乐。”这个歌的前四句讲的是道学的道理,以下就不对了,特别是“学是学此乐”。如果这样说,颜回所学的就是求乐之道,不是“以至圣人之道也”。
7、总的看起来,周敦颐对于道学的主题,都已提出来,并且作了初步的解决。道学家们都推崇他为前辈,这不是出于偶然。
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